【点赞】徐州7名优秀青年入选2019江苏好青年!

时间: 2024-06-15 00:24:07 |   作者: 工程油缸

型号说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面向全省各行各业和基层,海选一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正能量的身边好青年,营造“处处有典型、人人可成才”的社会氛围,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引领广大青年见贤思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积极为推动江苏高水平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青春力量,今年3月6日以来,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江苏省青联等单位主办,中国江苏网、扬子晚报社、江苏广电总台卫视频道、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江苏《风流一代》杂志社等媒体承办,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2019 海选“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活动在社会推荐、资格审核检查、网络点赞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活动组委会研究,现将入选2019江苏好青年入选人员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名)公示如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2013、2014、2016、2017年被徐州市消防支队评为优秀士兵并记嘉奖

  邓壮同志自2011年12月入伍以来,刻苦训练、奋勇争先,在历次比武竞赛中,先后蝉联2017,2018年度“兵王称号。

  工作上,作为中队班长,他自觉带好头,帮助中队干部管理好队伍,尤其是现在队员的思想相对活跃,若无法让他信服,各项工作将很难开展。所以他在各项工作中勇挑脏活累活,大家不愿干的活他自己上,正是因为这样安排工作时,大家都能够积极配合。

  训练上,大家都很佩服他,在训练方面他对自己也十分苛刻,他常说“武艺练不精湛,不算合格消防员”,别人练一遍,我就练两遍,,别人休息了我给自己单开小灶加练,他说没有训练量的保证,就没有质的提高,想要人前显贵,背后必将流血,流汗比别人多付出。

  邓壮同志时刻以“对党忠诚 ,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减为民”为行动准则,入伍8年来,一直奋战在基层灭火一线,累计参加各类灭火救援任务5500余起,抢救和疏散被困群众700余人,抢,救财产价值1500余万元。2019年消防部队改制集体划归应急管理部,邓壮同志怀揣着对城人民和对消防事业的热爱,毅然决定在徐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继续奉献,在他的实际感召下,许多同志坚定了继续作为彭城卫士的信念,邓壮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彭城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罗帅博士201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主要是做半导体激光芯片材料外延及器件应用研究。尤其是在砷化镓、磷化铟基半导体芯片材料MOCVD生长及激光器制备方面拥有2000炉次以上经验积累,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迄今,在Opt. Express,IEEE Photon. Technol. Lett.等国际刊物上已发表SCI期刊论文20余篇,重要的国际、国内会议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授权专利1项。

  作为主持及核心骨干参与完成多项国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项目、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等项目。

  罗帅2014年攻克了大晶格失配2微米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并于2016年2月注册成立了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由于具备极高的技术壁垒,目前传感等应用的高端半导体激光芯片市场被少数几家国外公司所垄断,售价高昂,单只售价高达数万元人民币。罗帅的创业目标就是打破这个垄断。项目规划总投资6.5亿元,项目占地30亩,2016年10月动工,目前已建成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和研发楼,并完成洁净厂房的装修工程,其中百级、千级和万级洁净车间面积1500余平方米。企业具有总价值近亿元的先进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微纳结构加工以及相关分析检测设备。

  公司的产品技术依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十余年的研发积累,技术小组成员大多数来源于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掌握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设计与制备核心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开展了长期技术合作。

  杨绍金,是一名返乡创业的青年,回家创业之前在上市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为公司可以提供金融服务。

  2014年,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我也了解到家乡的农产品品质很好,价格却卖不高,甚至有时存在滞销现象,在外游子能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买到的家乡特产种类却又屈指可数。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村有深深的感情,于是我也萌发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运用我多年在外工作积累的电商知识将我们沛县的农产品利用互联网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我把我的想法给朋友和家人进行了交流,却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很多人问我,你有那么多好的创业路子可以选,为什么偏偏选择回农村做农村电商做农产品。是的,我可以留在上海做互联网金融,也可以到深圳和合伙人一起做新媒体。但回到沛县老家创业,也可以闯出一片天地,于是在年底,我顶住压力注册了苏北淘农村电商,开始了我的创业征程。

  2016年沛县大沙河苹果滞销,我走访了很多农户,情况很不乐观,我当时就在思考,能不能通过电商和社交新媒体,把苹果卖出去,当时的苹果价格是几毛钱一斤,如果能销售出去,每一单可以赚到2-3块钱,既能帮助农户销售产品,我们的企业也有一定的收益,同时还推广了我们苏北淘。结果我们虽然帮助农户销售累计30万斤左右的苹果,却没有赚到任何钱,反而差点搞垮了我们企业,原因是农户的品质和品牌意识太淡薄,以次充好,甚至把坏的果子也打包装箱发给客户,导致大量客户在网上给差评,我们只好退款、赔款。我开始反思,意识到粗放式的发展是没有前景的,只有做好农产品品牌孵化和农产品供应链才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目前我们自己企业注册申请了50多个品牌,有区域性的农产品品牌沛宫、汉刘邦、老沛城等,也有流通全国属性的品牌知未来、境思源、阳小蟹等;我们还帮助农场主策划推广了沙河印象、桃滋姐、桃相会、桃宠儿等农产品品牌。很高兴的给各位领导汇报,通过苏北淘我们双品牌运作的沛县大沙河的桃子也可以卖到10块钱一个。

  2017年,我们抓住沛县作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的机遇,开通了有量的分销渠道,包括苏北淘品牌企业店铺以及京东徐州馆的有赞微商城,销售渠道进一步增加,还拓展了线下销售渠道,打通了上海和嘉兴的农产品批发商业市场,签约了顺丰集团的顺心捷达快递物流业务。产业模式不停地改进革新,打造“公司+平台+农户+品牌+渠道+农业金融服务”六位一体的“沛县模式”。做好产品的质量保障,打造农业产品溯源系统,建立标准化物流体系,让品质好的农产品成为沛县的一张名片。

  经过两年的发展,我们的电子商务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在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江苏省《创青春》三等奖、《i 创杯》优秀奖,在青年创业上取得了良好的影响力,因此在2018年我荣幸的被选为沛县共青团兼职副书记,我协助分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从那时起,我一方面努力做好苏北淘农村电商,另一方面在沛县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苏创优青”这样的平台,服务我们身边的创业青年,目前我们在创业指导、项目比赛、产品品牌规划、电商运营销售等领域帮助了20多位创业青年。

  2018年我和团县委赵书记一起到麟游县调研农村青年创业和农产品销售情况,在调研期间我发现了麟游县的农产品品质很好,但销售不出去。基于苏陕对口帮扶这个大平台,我们创新思维,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贫、用商业模式扶贫、用消费支持扶贫,我先后四次到麟游县,帮助九成宫镇的60后大姐打造了“麟游琴姐”品牌,帮助70后的打造了“永平”农产品品牌,和90后的返乡创业青年一起把麟游县的土蜂蜜销售到全国各地。在做好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的同时,我们专注公益,承诺每卖出一瓶麟游县的土蜂蜜就为当地的贫困儿童捐赠2元钱。此项目获得了2018年赢在徐州众筹扶贫项目的一等奖,同时得到团省委推荐,代表徐州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展会上获得了团中央书记汪鸿雁“做的最真实,最有想法,最有持续性”的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对咱们进行了采访报道。在义乌举行的中国电子商务博览会上,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姚广海书记到沛县展区参观指导,他说“电商扶贫,精准扶贫,就应该这么做才有实际成效”,他自己掏腰包购买了一瓶麟游土蜂蜜,他说要支持我们的项目,也要给麟游山区的儿童做公益。

  从2015年回乡创业到2017年被选为沛县团县委兼职副书记,再到2018年被评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徐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徐州市双创之星和徐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这一路走来有困惑、有困难、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获。下一步,我将继续坚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农村创业的广阔天地中,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作为创业青年也一定发光发热,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一起加入到返乡创业的队伍中。习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会坚定目标,争取为了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贡献一份力量。

  洪硕,男,1996年1月出生,党员,就读于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现于徐州团市委宣传部工作。曾任淮安市第四届市学联主席,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副书记(兼职),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导生,江苏省大学生菁英人才学校第十一期学员,“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云南支教团成员,淮安市第四次学代会、江苏省第十次学代会、江苏省第十五次团代会正式代表。

  一个人的进步需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就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一名党员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党的知识,阅读党的事迹,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在学习上从未放松过,在大学的学习中,我认真努力,成绩一直位列专业前茅,多次荣获奖学金,并在专业相关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经常去图书馆阅览各种书籍,增加自己的阅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学分绩点和长期处在专业的前两名,并多次多次荣获全国、省、市校各级奖学金,在课程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老师的一些专业项目,喜欢钻研,热情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勤奋刻苦,力争领先,并在蓝桥杯等专业相关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自大学以来一直在团学组织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培养了较强的为人处事,团队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独立自主,勤奋好学、注重团队精神、时刻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良好品质。逐步的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具有着强烈的上进心与责任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吃苦耐劳,勤学创新。在我们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获得了“淮安市十佳学生会”和“江苏省优秀学生会”(两次)的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的组织筹备和志愿服务活动,例如苏北地区双选招聘会;“三走”系列活动,三次校学代会;江苏省挑战杯;淮安市五四表彰大会;“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云南支教及调研;江苏省居民道德调查;淮安市第四次学代会,江苏省学联十大等,同时经手过学校团学组织各类文件及通知等的起草制定相关工作,如“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文件,学生会改革方案等,并积极努力配合团委老师,参与青少年课题研究,其中被评为市级重点课题一个并荣获市级重点课题二等奖,省级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一个。在学院里担任导生,导生作为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以后的指引者,相信一点一滴的不懈积累,铸就了高度的责任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重要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暑期社会实践,多次参加省、市、校各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敬老院,偏远乡村,关怀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并参加多次义诊等公益活动。参加“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第二季”公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跟随蒲公英志愿者队前往云南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益志愿支教活动,参加江苏省居民道德文明调查等多项省市级社会实践活动。曾在2015年荣获江苏省“挑战杯”优秀志愿者;三等奖学金;淮安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青春诵读大赛三等奖。2016年荣获淮安市青少年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二等奖;社会工作奖;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专项优秀志愿者;淮安市优秀调研报告;淮安市第四次学代会突出贡献纪念奖。2017年荣获淮安市优秀团员;淮阴工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二等奖学金;江苏省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三等奖。2018年荣获江苏省青少年研究课题一项;五四青年奖章、徐州暑期社会实践市级先进个人;2019年荣获共青团徐州市委宣传先进个人和徐州市青年志愿者等荣誉。

  李欣儒,女,1988.06,汉族,徐州易捷迅达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欣儒和父亲徐老先生没有血缘关系,也无法律义务,徐老先生曾经是她继父,后来也算是她的养父,李欣儒却将她“曾经的继父”从沛县接到徐州赡养8年了。93岁的继父与李欣儒的生母有过短短一年的婚姻关系,以前对李欣儒疼爱有加。为报答曾经的养育之恩,更为让老人安度晚年,2010年从徐州经贸学校毕业后,李欣儒放弃了去上海以及国外工作的机会,留在徐州创业,公司生意刚刚稳定下来后,她就回到沛县老家,将父亲接到市区居住,放弃了到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她在距离公司最近的小区租房居住,送父亲上老年大学,教父亲做瑜伽,给父亲按摩,每天下厨给父亲做好一日三餐。父亲喜欢喝牛奶,为让父亲喝上放心奶,李欣儒还收购了小区里一家鲜奶吧,每天亲自加工鲜奶给父亲喝。现在她靠自己的能力买了房又买了车,父亲骄傲地说,想让全世界都知道闺女有多孝顺。

  李欣儒2018年7月获评徐州好人(孝老爱亲)称号,2018年11月获评彭城好人称号,彭城晚报、都市晨报、快哉APP等多家媒体对其事迹进行整版报道。

  2017年11月10日,由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在重庆闭幕。江苏省水文局徐州分局新沂水文监测中心的参赛选手,年仅32岁的陈磊勇夺总成绩第一名、荣获一等奖,并摘得内业操作考试单项奖。这也是江苏省水文局、徐州水文分局参加水利部举办的历届全国性大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展示了徐州水文职工精湛优良的专业素养。

  1951年,沂沭泗水系发生流域性洪水,在当时全民抗洪的背景下,祖父陈继坤投身水文,参与防洪测报工作。自此,陈家便与水文结下不解之缘。地处沭河岸边的百年水文站—徐州分局新安水文站,是祖父陈继坤工作、奉献终生的地方,也是姑姑陈庆珍奉献青春的地方。童年的记忆里,陈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爷爷带领全家人,驻守水文站边,通宵达旦与大洪水斗争……成为水文人也是陈磊幼时的愿望。

  基层水文测站远离城市乡镇,位置偏僻,生活单调,水文工作是清苦的,基层水文工作尤其清苦。没有平和的心态,工作快乐不起来;没有坚定的信念,工作也变得毫无意义。工作中,陈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情况、永不放松的工作激情。一有空闲时间,就认真钻研水文专业方面技术,不怕吃苦,不懂就问,善于思考,水文站测、整、报、算等专业技能提高很快,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多面手”。由于各方面较为突出,2012年5月陈磊被推荐参加江苏省第四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获得总分第三,两个单项第一好成绩,被授予“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能手”和“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称号,可谓一鸣惊人。

  陈磊并不满足于自己的进步,他觉得自身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学习、思考、创新、实践,四年多的不间断锐意进取,最终,2016年江苏省第五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中,陈磊理论、内业、外业三项成绩全部第一,总成绩第一,获得特等奖。

  人生中要走很多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就是成长的路;有一条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停滞,就是奋斗的路。这是陈磊最喜欢的一段话,而陈磊的成长过程也是对这段话最生动的诠释。

  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陈磊坦言,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抵不上一个团队。即便本是竞争选手的三位选手,在此次大赛的自始至终,一直践行着大局意识、协作精神。每位选手心中有自己的小目标,但大家又都怀着更重要的、要为江苏水文争光添彩的大目标,为着这个一致的目标,大家操练在一起,拼搏在一起,互帮互助,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集训期间,在理论与内业学习上,陈磊每天晚上自习时间都会将疑难点、易错点拿出来考核两位“战友”;每隔几天,大家会集中起来,统一在会议室晚自习做专题学习,重点难点共同攻克。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成绩揭晓,陈磊和两位“战友”3名选手理论知识这一项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集训期间,在外业阶段,陈磊发挥自己外业操作的专长,与两位“战友”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慢慢的提升提高。大家在操作流程熟练度、技术要点的准确度上,互相找茬,暗自较劲,外业操作技术流程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直至每个人都像被脱胎换骨、达到了最终极限、实现了最快最好最完美。最后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陈磊和两位“战友”精湛的外业技能技术表现,给在场裁判、选手留下了深刻印象,展现了江苏水文良好的风貌。

  2012年,崭露头角的陈磊,自然而然地成为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技能大赛选手,代表江苏水文参加全国比赛。在这次高手云集的大赛中,经过艰苦奋战,理论内业偏科,外业竞赛出现众多失误最后获得第34名的成绩。成绩揭晓,陈磊的心情一落千丈。充斥他全身的是无限的愧疚,有愧于领导的关切厚爱,有愧于同事们热切期盼,有愧于家人的默默支持。

  在大赛结束的当天晚上,陈磊彻夜未眠,在笔记本电脑上,边回忆、边思考、边总结,写出了35页,约20000字的比赛情况总结。那一刻,一个沉重的目标闪现在他的脑海里,那就是他与第六届全国大赛的“五年之约”。两万字的比赛情况总结中,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希望自己能在一段时间内走出这种心情的阴霾。比赛是我人生和工作中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毕竟不是全部,以后的水文工作还是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好,也准备好下一个五年,从省比赛开始,我会再来。

  这个“五年之约”,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压迫陈磊时刻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丝毫不敢松懈;这个约定,更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敦促陈磊从不向任何困难妥协,不断战胜自我。

  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是不停地做,用心去做,带着念想去做。

  2016年10月在江苏省第五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参赛中,陈磊虽然如愿轻松夺魁,但是他的心情不但没有放松,反而更加紧张起来,因为全国大赛日益临近,经过此次全省大赛,他认识到自己的知识面窄,自身仍存在诸多弱点与不足。

  为更广泛的涉猎水文知识,陈磊时刻不忘学习。水文技术发展日新月异,GPS、ADCP等一直更新,要掌握这些仪器,就得一直更新知识。陈磊给自己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凌晨4点起床,看书学习3个小时。

  在成长的背后、备战大赛的背后,陈磊投入的精力、付出的艰辛、经受的磨难,我们没办法想象,或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那是怎样一种毅力与坚持。

  回忆过去的一年半时间,每天凌晨陪伴陈磊的是堆落成山的行业规范、专业教材、指导用书还有题海题库……正是这种严肃耐心、一丝不苟、执着专注,彰显水文“工匠”风采。回忆四个月外业模拟训练期间,陈磊对照全国大赛的技术要点反复模拟,反复操作,不断修正完善,每天练习强度多则20几遍。严谨专业、规范极致、精益求精,彰显水文“工匠”品质。

  天道酬勤。在第六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中,陈磊同志凭借扎实的理论内业基础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在高手如林的赛场上技压群雄,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终于如愿。

  有句古语是这么说的: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苍鹰,一种是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到达是因为它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由第五届全国大赛的第34名到全国大赛第六届的第1名,陈磊走了整整五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永不言败、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陈磊用实际行动树立了标杆、树立了榜样,塑造了新时期水文人的良好素质与形象。

  他是技艺高超,“焊”卫品质的“金枪手”。十五年的青春岁月,他从普通的电焊学徒成长为江苏省首席技师。他焊接的产品一次合格率100%,独创了一种伸缩油缸全位置焊接方法,得以在500吨以上大吨位油缸应用;他是突破难题,创新攻关的“领头羊”。他主持《降低起重机油缸焊接缺陷反馈率》的项目,带领小组成员持续进行技术革新,结合生产实际解决焊接质量上的问题的反馈率,将方法推广于各焊接工位,年度创造经济效益106万元;他是传道授业,传承手艺的“老司机”。他主编专项培训教材3本,并在企业内应用。多次参与集团事业部知识经验共享,承担起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他培养徒弟百余人,并在各产线独当一面。他的焊接团队成为了事业部破解难题、制定标准、培养焊接精英的“试验田”。他就是匠心梦想,注入熔池血脉的钢铁裁缝,徐工集团徐工液压事业部焊工、企业焊接技能工作室负责人——李斯。

  “焊缝就是电焊工的脸面”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练就高超的技艺、挣得这个“脸面”,从入职以来,无论是工作任务重、工作强度大,还是最苦最累的差事,他都能很好的完成,有股不服输的劲,从不向困难低头,凭着一股子赤诚的奉献精神工作。每天他都是第一个上岗位,最后一个下岗位,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平焊、立焊、横焊、仰焊,他一项一项的练;站、仰、蹲、趴,他一招一式的钻,为了焊好每一道焊缝,他的脸上经常被弧光灼伤,脱落的皮层就是他最好的勋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以万次的练习,他焊接的产品,其焊接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也因此成为公司里焊接技术的“大拿”。

  技艺的炼成不是朝夕之功,唯有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才能找寻到更高境界。2018年的夏天,已经是技能“大拿”的李斯,接到一项新品油缸焊接修复任务,需要远赴常州。因为新型产品结构较为复杂,经过现场实地检测之后,他发现只有进入产品内部,焊接修复才最有把握。要知道7月的常州在烈日的炙烤下已经是热浪袭人,而油缸内由于空气不畅更是闷热异常,但李斯想起临行前“请领导百分百放心”的承诺,没有丝毫犹豫,穿好厚重的电焊服便一头钻进那直径只有460毫米的缸筒里。因为空间受限,连电焊帽都无法佩戴,焊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他没有丝毫抱怨和退缩,瘦弱的身躯蜷缩在油缸内部,一只手支撑着身体,一只手拿着焊靶子小心翼翼的焊接,焊花飞溅到脸上,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焊接质量,他忍着刺痛继续焊接,就这样他在油缸里面一呆就是半个小时,固定的姿势让他的手臂已经麻木,无论怎么不舒服还是要强忍着,在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反复修补后,最终达到了油缸使用的标准,当他从油缸里出来的时候,汗水浸透了工作服,脸颊被烤的红彤彤,周围同事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句简单而质朴的话语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

  从业十几年,李斯记录20多万字、60多本笔记的经验技法,焊接一次合格率100%,超声波探伤达国家一级标准,主持参与的数十项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多次获国家奖项,有一些企业打听到李斯的情况后开出高额薪酬要挖人,但他却说:“是徐工培养的我,没有徐工,我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做人,不能忘本”。一句简单的“不能忘本”,折射出的是不简单的徐工青年的奋斗本色。

  李斯就是在数段青春岁月里,历练成徐工液压本领高超的大工匠,在他领办的技能工作室中,“江苏省首席技师”、“集团劳模”、“青年岗位能手”、第一届“徐工青年五四奖章”等等,挂满了整个荣誉墙,仿佛是他职业生涯的相册。

  “多一份专注、少一份功利,多一份精进、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感恩,少一份利己。”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李斯,一位“有理想、有担当、有激情、有耐力”的徐工青年,一位技能高超、质朴无华的焊匠,他明确人生目标,把“匠心梦想”当作信仰,他将自己小小的身躯注入焊缝的熔池中,不断淬炼,在收获更优秀的自己的同时,为徐工“珠峰登顶”贡献青春和力量!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入选2019江苏好青年入选人员名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苏ICP备16067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