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据要素作用机理 构建社会化利用治理范式

时间: 2025-02-26 13:35:08 |   作者: 安博电竞入口

型号说明

  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出改革举措,推进实践探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和科学把握数据要素化、市场化、价值化所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具体有二:

  一是结构性矛盾亟须结构性改革破解。数据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受制于法规、制度、安全、市场、技术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数据掌握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大型数字平台企业和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手中,存在数据供给“气血不足”、流通“经络不畅”问题。二是新问题亟须新视角、新办法解决。数据要素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对于土地、资本、技术等传统的、具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的生产要素,各界对数据特性和价值运动规律尚未有效把握,面临数据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制度不健全、数据能力不够,制约着数据要素发挥更好的作用。

  针对以上制约数据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现实性困境,高富平教授所著《数据经济讲义》作出了前瞻性、体系化的理论思考。该书直面当前数据要素领域最关键的数据产权、微观数据经济、宏观数据经济、一体化数据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利用、国家数据主权等重点话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思辨。

  笔者高度赞同高富平教授在书中的几个重要观点,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具体展开如下:第一,数据要素化“两个阶段”划分。要素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或系统的组成部分。生产要素是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维持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因素。高富平教授提出,数据要素化是一个不断寻求数据价值实现过程,将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者数据的最终价值实现能够给使用者带来经济价值或社会效益。进而他将数据要素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数据要素的生产和流通阶段、数据产品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两个阶段”的划分,对于构建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数据商品市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照。从一般意义上讲,要素市场健康与否直接决定商品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市场体系健康发展,厘清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位势与市场化程度、配置重点与方式,对于当下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至关重要。要素市场提供资源,而商品市场则利用这些资源生产产品并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要素市场是商品市场的基础,商品市场是要素市场的延伸,二者共同维护国民经济活动健康发展。

  第二,构建基于治理范式的数据资源社会化重用秩序。高富平教授认为,“数据二十条”提出以数据持有权为基础的数据基础制度,旨在构建数据要素流通利用的秩序,是在承认数据持有者享有数据使用权的前提下,赋予其保护数据来源者、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义务;同时,数据持有者享有使用权是基于其价值创造的合法利益保护,其本身并不是基于先占或者劳动而对数据的排他使用权,有利于建立各方利益实现的治理框架和流通利用规则,保护各个社会主体获取/使用数据,去认识客观世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自由(权利)。

  数据要素化是一个调整数据利益者关系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与数据的关系”,即数据生产力;第二个问题是围绕数据价值运动背后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数据生产关系。其中,数据生产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数据需求和数据供给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是改造数据和影响数据并使之适应社会数据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包括数据能力、数据素养、数据处理、数据应用、数据基础设施等。数据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数据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数据基础法规制度、数据治理体制两个层次。数据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数据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辩证统一构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据生产方式。

  第三,探究数据经济内涵与运行机理。数据并非天然具有可用性,一定要通过数据治理将数据转化为生产要素,这一过程是以产品化为目标的生产活动。高富平教授提出,数据经济是以数据价值创造(生产)和价值实现(流通)为核心的经济形态,是每个企业都具有数据资源利用能力,参与数据资源社会化配置和利用大循环的经济形态。在微观上,企业首先要成为数据驱动的企业,利用数据支撑业务的高效智能化运营,在此基础上输出数据要素和数据产品,实现数据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宏观上,要逐渐形成可流通数据条件和标准,搭建数据流通利用渠道,建立清晰的数据流通规则,形成数据要素流通利用的市场体系,通过良好的数据要素供需匹配机制实现数据的社会化利用。

  从中观上看产业演化发展过程,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产业内涵和外延不断充实扩展。生产要素不同配置,决定着不同产业形态,推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变迁和演进迭代。每一个产业背后,往往有一种核心的生产要素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体系、产业组织、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一直动态变化。若无法衡量产业体系的变化,就很难找准定位,进而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发展和布局。当下,数据与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及治理活动密切结合,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深入推进,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在产业层面的创新性组合与配置,形成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产业形态,将其命名为“数据产业”,即有效地利用数据资源而从事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应用及相关服务,提供数字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服务、数据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总之,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在现有三次产业地图的基础上,重新对第三产业“划版图”“分地盘”,为数据产业划出一块势力范围,开辟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制定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产业政策,对促进产业组织、发展和布局意义重大。

苏ICP备16067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