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11 09:50:34 | 作者: 安博电竞入口官网
娄星与氐星交相辉映,造就了一座年轻的城市娄底。
娄底,以人文之厚、产业之重、山水之秀、交通之便,被誉为湖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400多万娄底人民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对娄底提出的“六个新担当新作为”工作要求,深入推动“三融三创三增”,着力唱好突围、攻坚、跨越“三部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实现发展格局大拓展、发展面貌大焕新、发展能级大跨越,交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优秀答卷。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近年来,娄底市从始至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以“跟进学”强化“跟着走”,确保理论上清醒坚定、思想上紧跟步伐、行动上步调一致。
在着力推进党的建设过程中,娄底市持续锻造“理润湘中声入万家”理论宣讲品牌,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宣讲团等一批“80后”“90后”“00后”特色宣讲队伍,组织各行业青年宣讲队员深入基层理论研修基地、社区文化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车间等宣讲阵地,广泛开展多载体、多形式宣讲活动,积极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声入人心”。
娄底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批轮训,高质量举办县处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5期,培训在职市管干部876人,指导各县市区举办科级干部专题研讨班15期,培训在职科级干部8648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娄底市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基本理论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领学、述学、讲学制度;择优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巩固杭州、长沙市委党校主体班竞学成果,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引入人才团队、引出发展思路。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娄底市坚持把干部资源作为干事创业、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核心力量,系统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组织选人、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制定落实市管干部调整配备“12条”、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16条”,树立“不以岗位论高下、只凭业绩分优劣”的鲜明导向,切实把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选人用人好评率、干部监督好评率、新提干部认同率持续向好。娄底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推进“考人”与“考事”深层次地融合,常态化开展领导班子运作情况和领导干部现实表现日常调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地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防止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娄底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推行改革评估备案制度,对改革中的善意失误予以减责免责,持续释放“谁为事业负责、组织就为谁担当”的强烈信号;注重在基层和工作一线选拔使用干部,加大职级晋升向基层倾斜力度,实现每个乡镇(街道)有1个以上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晋升较高职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全市深入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乡镇党政正职管理全链条流程,选派优秀干部参与驻村帮扶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连续6年创新实施“村干部定向培养工程”,做好“特色+坚持”文章,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深做实片组邻“三长制”,以实际行动诠释服务群众零距离;落实“三会一课”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不断的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战斗力。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娄底市把深入开展“树牢正确政绩观推动高水平发展”主题监督作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医药领域、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等9个专项行动,以扎实有效的整治把政治监督落到实处;以案件查办开路,深挖彻查一批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紧盯明显问题,全面深化“”纠治;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组织专项监督检查组开展明察暗访。
娄底拥有千万吨钢铁产能,素有“十里钢城”之称。近年来,娄底市将“材料谷”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优势,以高新材料升级高端制造,以高端制造产业引领高新材料产业。目前,全市“材料谷”规上企业达504家,2024年1月至10月实现盈利收入1492.9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的82.6%。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渐成生态。全市钢铁企业产品加快向制造业用钢转型,已形成年产450万吨硅钢基板、300万吨硅钢、195万吨汽车板、110万吨汽车用高强钢产能,涟钢品种钢占比提升至67%;已建成全球领先的中高端汽车板基地,世界一流的液压油缸智能制造基地,亚洲顶级规模的高强钢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硅钢基板、压路机、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基地。省主要领导对娄底市“材料谷”建设多次给予肯定鼓励。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厚成势。投资60亿元的娄底半导体显示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投资120亿元的项目二期已完成前期工作;投资52.8亿元的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正全力推进首期拟投资40亿元的钛材料产业园建设,有望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成效明显。娄底市深入实施“创新平台和研发投入双倍增”计划,3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8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美程陶瓷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涟钢高锰钢LNG燃料罐填补国内空白,吊臂钢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66个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初源新材感光干膜解决“卡脖子”难题;VAMA本土化研发生产全球最高强度级别热成型钢。慢慢的变多的科技成果为娄底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促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娄底市紧扣“项目为王”这个“牛鼻子”,全力开展“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行动,有效夯实经济硬支撑、增强发展硬实力。3年来,全市共谋划项目13936个、总投资5948亿元。
遵循“四全”路径拓来源。娄底市坚持全领域策划项目清单、全口径争取政策资源、全链条引进产业资源、全方位整合社会资源,认真做好“两个前期”“两个准备”工作。3年来,全市共新开工重点项目319个,总投资1755.27亿元,完成投资1154.72亿元;完成民间投资项目1815个,总投资1995亿元,完成投资1087亿元。
围绕市场主体促提升。娄底市大力开展“四上”企业纾困扩能招商行动,由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办理企业诉求事项,建立“四上”企业一企一专班,用好“营商环境直通车”制度,全力为企业解难题、优服务、强保障,3年来推动842户本地企业在娄扩投500万元以上项目1023个,总投资829.98亿元。
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活动。市委换届以来,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353个,总投资2385.4亿元;新增经营主体155472户,增长88.4%,其中新增企业主体51043户,增长160.8%;净增涉税主体24829户,增长27.8%。
为了提升工业经济市场竞争力,2024年娄底市以获批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全方面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深入开展企业“智改数转”工作,加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市新推进企业上云6907家、上平台859家,进度排名全省第二;新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企业86家、智能制造生产线个,覆盖率排名全省第一。
在乡村振兴方面,娄底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7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1亿斤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成功打造水云峰黄桃、桥头河萝卜、永丰辣酱、青树坪淮山、新化红茶、新化黄精等一批国字号农业品牌,新增2家国家级重点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娄星区成功入列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创建区,涟源市成功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积极地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经验获农业农村部推介,“屋场会”“三屋同治”“琅塘星”等基层治理模式获评国家级乡村治理典型经验。
金融服务方面,娄底市目前有银行、保险、证券等地方金融牌照17类,金融机构和组织123家;产业基金由2021年的2支增加到当前的5支,基金总规模由6.2亿元增加到27.8亿元;各项贷款增速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存贷比由2021年的64.08%上升到2024年的70%。
与此同时,娄底市积极地推进园区改革,将娄底经开区和万宝新区合二为一、有机融合,有序推进产业园区大部制改革、简政放权等工作。2023年度全市“五好”园区创建专项考评居全省第5位,娄底经开区晋级全省第2位;娄底高新区获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全市园区亩均效益由2021年的10.99万元/亩提升至2023年的16.23万元/亩。
“ILoveLouDi!爱娄底!”在2024娄底“材料谷”马拉松赛上,来自肯尼亚的BiwottDonaldKimaru夺冠后对着镜头高呼。这是娄底市举办的首届马拉松赛,万名跑友齐聚娄底,共同感受中部地区“材料谷”的澎湃脉动。
“我期待,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特别是与娄底市和湖南省的伙伴关系继续繁荣。”在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上,印度尼西亚学者Nur EviRahmawati发表心声。
“再回家乡,味还是家乡味,人文与美景深层次地融合,更胜往昔,焕然一新。”在第三届娄底市旅游发展大会上,远归的游子夏高见感叹。
近年来,娄底市以壮美的自然山水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巧妙地将文化与音乐、体育、美术、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活动融为一体,让这些多元文化元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带动城市出圈、文化焕彩。“2024年前3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73.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4.75亿元,同比增长10.27%。”市文旅广体局主要负责的人介绍,“我们要持续擦亮娄底名片,讲好娄底故事,让慢慢的变多的人爱上娄底、来到娄底。”
以文惠民如春雨,以文化人润无声。近年来,全市持续补短板、强供给、优服务,公共服务大步向前,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这个活动办得很好、很成功,音乐共享,市民有感。”“明天还有吗?还想听,好多朋友看到我朋友圈都在问。”“希望娄底以后经常有这样的活动!”“悦美娄底星动520”娄底首场草地音乐会燃情上演后,观众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2024年,娄底市高质量打造“悦美娄底”公共文旅体服务品牌,举办“四季村晚”32场、草地音乐会14场,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惠民演出活动712场次,举办大型美术作品展览6场、艺术交流和书画惠民活动7场、公教活动12场。全市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4.33人次。以未明书院、江枫美术馆等为代表的文化阵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地标,公共文化服务大步走进大街小巷和乡村田野。
“新化给我的印象,就一个词惊艳!惊艳于它的厚重历史,惊艳于它的烟火活力。”走在新化县向东街,来自衡阳的甘娟娟忍不住赞叹。2024年,新化县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百佳县”,我省仅8地入选。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品牌发展的策略,匠心打造高辨识度的文旅IP品牌,文旅品牌建设量质齐升:3条线路获评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新创现代花鼓小戏《鸡缘巧合》入选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并荣获第八届省艺术节田汉小剧目奖、省优秀戏剧剧本奖;11个文旅项目入选第二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名单;28家单位成功创建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民宿聚集区和精品廊道,省四星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旅游度假区等旅游品牌;评选出12家娄底市“最美民宿”和13家娄底市三星级旅游民宿;曾国藩故居和湄江风景区入选“湖南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第一批名单;首次推出富含娄底地域元素的文旅商品“娄底有礼”,深受社会广泛喜爱。
青树坪米粉、金广源酱板鸭就是“娄底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入冬,娄底文旅部门发起的“食”力宠粉“传递家乡味道”活动让数万网友动容,短短几天,视频留言过万,网友讨论不断升温,引发各地文旅纷纷开“卷”,相关线万浏览量迅速蹿升至抖音热榜第2位。“这不单单是食物,更是家乡的牵挂,让我在为梦奔跑的路上更有力量,感恩娄底文旅!”收到特产后,网友纷纷致谢。
以会为媒,办会兴城。3年来,娄底市成功举办2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3届娄底市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三湘多胜景,四城任你游”长株潭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蚩尤故里湘中明珠”文旅品牌得到普遍传播,外宣精品“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获评“中国好故事”国际传播精品案例、全国风景名胜区文旅融合典型实践案例。
以旅兴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娄底市充分的利用节会平台效应,全面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旅游”文章,不断的提高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的附加值,激活“旅游+”能量。
“以前空守宝山,现在财源滚滚。”新化县渠江源茶寿旅游度假区茶农罗新亮流转的“茶叶王国”,两三年光景从500亩增长到3000余亩,同时在高山修建茶庄,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新化县持续推动紫鹊界贡米、新化红茶、新化黄精等产业与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使相关产业成长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时隔35年重返湄江风景区,新的湄江已经把整个自然景观与人文音乐相融合,打造了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在涟源市湄江河谷草坪音乐会上,来自新西兰的游客表示,他将发动家人和朋友前来游玩。让演艺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涟源市积极地推进音乐会文旅活动,带动当地“夜经济”,有效助推景区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8%。
在双峰县,总投资5亿元的云端紫云峰度假村依山“悬空”而建,为游客带来民宿、露营、康养、天文研学等丰富体验;享有“世界锑都”美誉的冷水江市锡矿山,经生态修复后成为中南首个“花园式”综合型矿山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娄星区依托城郊的仙女寨、洪家山等自然山水,推进和美屋场建设,把家门口变成“诗与远方”
让文旅消费活力涌动在青山绿水间,推动生态“颜值”变文旅“产值”。在2024年娄底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暨投融资大会上,16个文旅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31.3亿元,发布招商引资项目50个,总投资276.1亿元。
“跟着赛事来娄底”成为一种新时尚。2024年,娄底市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数量达280个,参与人次超18.5万,均居全省第四;筹办娄底马拉松赛、中乙足球联赛等高水平赛事;承办湖南省气排球邀请赛、青少年足球、攀岩、武术等省级以上高水平赛事20余项;近1200名运动员参加全省青少年23个项目锦标赛,勇夺85金,成绩斐然;新增6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2所省级摔跤柔道跆拳道项目试点学校,市体育馆荣获“2024湖南最受欢迎公共体育场馆”称号,体育事业展现出新气象。
娄底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把各个事关民生福祉的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再变成“实景图”,一本本“民生账本”浸透着满满的为民情怀。
近年来,娄底市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紧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主题,全力以赴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卫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成功争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项目。2024年10月9日,财政部、国家卫健委发文确认娄底入围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示范项目,娄底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2023年娄底市成功争取全省唯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后,全速推进项目建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娄底医院5栋主体建筑2024年8月底全面封顶。
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甲”医院复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全市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培育项目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6个;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化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面铺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八大中心”带动基层能力提升。
打造“名医健娄”响亮名片。娄底市成功举办“名医健娄”人才发展大会,聘请钟南山院士等6位名医为首席专家,与全国762名院士、国医大师、专家、教授签约服务娄底。娄底市公立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等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73个,建设重点专科43个。
高效办好民生实事。深入推动健康娄底行动,提高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开展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20065名,完成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19412例,建设普惠托位2650个。
医保覆盖范围稳步扩大。2024年,全市基本医保(含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59.83万人,参保率93.16%;推行医疗救助对象资助参保“免申即享”;医疗救助资助困难群体参保18.62万人,资助金额4880.21万元,困难群众100%参保。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教育工作中,全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以“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安全守底行动”“名师育娄”行动为抓手,全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娄底市充分用好德育活动“第二课堂”“我是接班人”等大思政课堂,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主题活动;打造阅读教育升级版,持续开展基础教育“三项竞赛”,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做好科学教育“加法”,4所学校获评首批全国、全省科学教育实验校;实施职业院校“三查三赛”行动,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86个;创建音体美特色学校160所,中小学生体质优良率达50.04%,居全省第4位。
扩增优质教育资源。2024年,全市务实开展“名师育娄”“校友回湘”行动,达成深度合作项目65个,卿凤翎院士氟材料实验室落户娄底;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30所,建设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24所,金星学校、娄底高新区小学等新建义务教育学校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6所“徐特立项目”和7所“爱晚”老年学校提质改造建设如期完成;推广“专递双师课堂”,为171个教学点缓解师资缺乏问题;建成19个国家级、省级优质专业(群)和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1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材料谷”建设。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2024年,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156名,招聘教师221名,接收公费师范生503人,缓解紧缺薄弱学科师资不足的压力;开展师德师风等各类教师培训6.8万余人次,打造本地“名师”队伍,5人获国家表彰奖励;建立进校园活动“白名单”,删减合并幅度达82%,高于全省中等水准5个百分点。
营造清朗教育生态。娄底市全力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营改计划校整改经验在全省“校园餐”整治推进会上推介;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10.5万名新生入学资料全部实现线上核验;推进“护校安园”“利剑护蕾”等9大行动,开展安全教育9501场次,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3项,校园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娄底市着力做好劳动就业工作。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4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4%,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率100%。全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82.28万人、36.87万人和37.09万人。全市建成各类零工市场11家,和谐劳动关系主要指标完成值保持在省定标准以上。
民生实事可感可及。2024年,全市省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37项全部达到时序进度,其中31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整体进度排名全省二类地区前列;市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0件12项,10项提前完成,整体进展情况良好,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兜底保障坚实有力。近3年来,累计救助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群众50余万人次,累计支出救助资金约16.65亿元。养老服务普惠可及,圆满完成国家居民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项目。娄底市获评2022年国务院养老服务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先进市,市民政局2024年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是检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及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要求,全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娄底市以打好空气质量改善“翻身仗”为目标,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政企联席会议”“市领导联点督导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高值热点“围点打源”、重点行业“扫街行动”、环保绩效“创A创B”、“守护蓝天”等专项行动,目前已完成20个钢铁超低排放改造项目、39家砖瓦企业升级改造、39家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改造、10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深度治理,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81台。截至2024年12月18日,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9,同比改善5.8%;空气优良率92.6%,同比改善2.5%;PM2.5平均浓度35.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
切实打好碧水保卫战。娄底市以“四水三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线处列入省定重点民生实事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144家一级医疗机构废污水处理问题排查整治、465处饮用水水源地勘界定标、39个资江流域“一口一策”整治等任务。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均为Ⅱ类标准以上,10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完成50个农村环境整改治理、119个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7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达42.8%。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娄底市以保障土壤安全为导向,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57.1954万亩;严格重点用地用途变更准入管理及环境监管,完成22宗“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4个优先监管地块风险管控任务,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0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力推进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目前完成3项国家任务,谋划的18个关闭煤矿涌水治理项目已完成15个。
优化审批服务。2024年全市审批环评文件236份,没有一个“两高”项目;积极开展环评服务,完成湖南宏旺二期、涟钢冷轧硅钢产品等23个“材料谷”项目环评审批,完成洛湛铁路益娄段电气化改造等19个市重点项目环评审批;帮助涟钢、冷钢等企业获批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亿元。
推行柔性执法。娄底市出台《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涉企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将53家涉及民生且诚信守法企业列入正面清单管理;严格落实《娄底市生态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不予处罚及从轻、减轻处罚清单》,对44起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作出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决定,2024年查办环境违法案件数同比减少53%。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娄底市把坚决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狠抓上级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历次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省生态环境警示片共反馈披露全市174个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131个。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全市18个问题,基本整改完成2个。2023年生态环境部调研指出全市37个涉气问题,整改完成36个,并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1亿元。
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娄底市加强隐患排查,常态化推进“利剑”行动,排查出的45个风险隐患均已完成整治或管控到位;扎实推进资江流域锑污染系统治理,完成6个资江锑污染治理项目,抓好锑浓度波动处置,涟溪河旁路治理工程投入运行,牢牢守住饮水安全底线;盯牢重点领域,安全转移和处置危险废物21.5万吨,处理锡矿山区域砷碱渣5.25万吨。在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中,娄底市属全省无省级问责典型案例的少数城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起点,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高水平发展第一个任务,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娄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