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润华:让世界为“中国创造”喝彩

时间: 2024-05-23 18:59:29 |   作者: 特种车辆油缸

型号说明

  “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强国,一大批企业对创新有强烈的需求,这也是我从始至终坚持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动力。”檀润华坦言,“我坚信,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将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我也坚信将来会听到更多更热烈的掌声为中国创造喝彩。”

  3月4日,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国际会议在美国图兰大学举行。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走上领奖台,从大会主持人手中接过了代表世界TRIZ领域最高荣誉的阿奇舒勒勋章。目前,全世界仅有三人获此殊荣,檀润华是中国唯一的获得者。

  作为最先把TRIZ理论引入中国的研究者之一,多年来檀润华一直从事创新设计、概念设计、面向大规模定制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担任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以下简称研究中心)。

  “这既是对我近二十年坚持的鼓励,也是对中国创造的充分肯定。”檀润华如是说。

  “在科学研究领域,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事。”檀润华颇为感慨地对记者说。

  1994年5月至1995年5月,檀润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Brunel大学进修,其间,他接触到产品设计与创新方面的前沿知识,这种先进的“创新方法理论”,不需要高昂的实验设备与资产金额的投入却能“点石成金”。正在苦苦寻找研究发展趋势的他,敏锐地洞察到未来中国的发展一定会需要这种“点金术”。

  于是,他就开始钻研当时欧美先进创新方法理论,并发现前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总结归纳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可以成功地揭示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大大加快了人们创造发明的进程而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

  2001年,他为研究生开设TRIZ专业课,成为国内首家系统化教授TRIZ理论的大学;2002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TRIZ专著《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通过长期研究,檀润华将创新理论分为设计哲学、创新方法和领域应用三个阶段,并在通解和领域解间,首次提出应用TRIZ 的“未预见的发现”原理。2006年,他又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版计算机辅助创新(CAI)软件Iventiontool3.0版本,并已实现产业化,填补了我国CAI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为公司进行创新提供知识保障。

  2013年,在他的带领下,研究中心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形成TRIZ、复杂性理论、公理设计、功能设计等富有特色且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建立了一种面向中国企业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方法体系(C-TRIZ)。

  在研究过程中,檀润华共获得4项国家专项,7项国家自然基金,承担了包括第一个国家、河北省和天津市TRIZ纵向科研项目和百万级以上的横向课题近百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发表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和论文集9部(其中一部为国家科学技术出版基金资助);培养了一批技术创新方法(TRIZ)相关100多名硕士毕业生、30余名博士毕业生及三名博士后。

  此外,他还曾荣膺“2008中国创新培训十大领军人物”荣誉称号;2012年项目组还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创新工程师不同于其他工程师,在企业专门负责产生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种子,如果可行,其他人完成后续设计、制造及商品化。”作为率先提出“创新工程师”这一概念的专家,檀润华始终秉承着“授人以粮,不如授人以种”的理念,“对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进行培训,通过消化、吸收以及灵活运用TRIZ,使其成为创新工程师,这是解决我国制造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这一严重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檀润华谈到,我国企业提升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瓶颈是人才问题,特别是缺少能尽快把企业的东西变成新技术产品的人才,即创新工程师。而目前国内高校也缺乏能够培养创新工程师的教师,因为对于创新工程师的培养,一定要通过跨学科研究成长出优秀的教师团队。

  依托TRIZ研究成果和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檀润华带领团队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创新人才培训体系;根据推广应用单位需求和学员结构层次,在培训时间、知识、技能深度上有所区别,编写出分级适用的培训教材,并持续不断的增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面向公司进行技术创新方法培训。

  仅2013~2015年,他带领的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科技部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先后在河北、广东、黑龙江等10个省市和中国化工集团、北车集团等二十余家单位做创新工程师培训工作。

  并且,该研究中心也已经开展36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共有482家企业参加培训,培训人数2296人,607名学员获得创新工程师证书,学员申请专利378项。

  此外,檀润华还多次应邀去全国各地进行技术创新方法讲座,科普人次超过3万人。

  “多年来,我国很多企业未来的发展采取的是跟踪战略,买别人的产品,然后通过一些方法将其复制出来。如果想要跨越和超越对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产品开发的途径,要有原始创新。而对原始创新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创意。TRIZ理论里面有很多基本概念、工具、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产生与众不同的创意,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檀润华说。

  石家庄阀门一厂股份有限公司就深受其益。从2003年的3000万元产值到如今的2亿元,该公司就是在檀润华的指导下,全面推广创新方法,实现了从行业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檀校长的创新方法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石家庄阀门一厂副总经理王庆芳介绍,2005年檀润华到厂里考察,认为该企业的信息化有些片面。当时,企业在三维CAD和有限元分拆上尝到了甜头,信息化没有全局的考虑。随后,河北工业大学的老师们,为阀门一厂作了信息系统的总规划。

  在王庆芳眼中,创新方法的确让公司焕发生机,碟簧油缸眼镜阀、扇形阀、敞开式插板阀等产品,都是通过创新方法,从细微处着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河北省创新工程师培训班总结中,石家庄阀门一厂写道:“应用创新方法研发出新产品4项,为企业新增产值4928万元,新增利润1157万元。”

  3月27日,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揭牌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举行,青海省从2010年开始创新方法推广工作,5年内连续3次获得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共有163人获得国家创新工程师资格,有5个企业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方法示范企业。该研究中心一直与青海省合作开展创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共为青海省举办了四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申报了大量的专利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此之前,檀润华还代表研究中心与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签署共建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协议,分别与北京赫拓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与扬中市高新区和大航集团三方共同签署“双创平台研究院”合作协议。

  此外,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北车集团、中船重工、宝山钢铁公司、三一重工、河北钢铁集团等企业均是技术创新方法服务及推广应用对象。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方法的努力已大幅度提升了部分区域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用什么方法,想明白这样的解决方法行不行再去做。”檀润华认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TRIZ理论只是教你如何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这样一个世界。要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让企业真的成为创新主体,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企业要理论、方法的指导。TRIZ理论至少可以部分解决企业缺少理论指导的问题,弥补这个空白。

  “我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强国,一大批企业对创新有强烈的需求,这也是我从始至终坚持在该领域从事研究的动力。”檀润华在他的最新著作《TRIZ及应用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前言中这样写道,“我坚信,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推广应用将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我也坚信将来会听到更多更热烈的掌声为中国创造喝彩。”

苏ICP备160676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