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7 04:25:41 | 作者: 冶金油缸
1、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以及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在逐年增加,冷轧高强度板和高强度镀锌板也已进入家电和建筑用板行业,用量需求增大。然而生产高强钢板,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化学途径,二是通过热处理手段。化学途径要增加合金元素,同时又会影响带钢的焊接性能。目前,通过热处理手段,提高带钢的冷却速率及冷却均匀性,是最为可靠且经济的方法。现有的热镀锌退火炉,在生产高强钢时,存在冷却速率较低、冷却均匀性不高、控冷速率控制精度差等问题。
2、基于以上现状,迫切地需要一种快速冷却装置,能够很好的满足立式热镀锌退火炉高强钢的退火生产要求。
1、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立式退火炉用快速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高强钢生产时存在冷却速率较低的问题。
3、一种立式退火炉用快速冷却装置,包括高氢注入机构、第一冷却机构、第二冷却机构以及第三冷却机构;所述高氢注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三冷却机构连接,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三冷却机构提供对带钢进行冷却的保护气;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所述第二冷却机构以及所述第三冷却机构沿待冷却的所述带钢的运行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带钢的相对两侧外,用于分别对所述带钢进行冷却。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高氢注入机构包括氮气储存罐、氢气储存罐、第一混合管道、第二混合管道、第三混合管道以及第四混合管道;所述氮气储存罐连接有第一氮气主管道,所述第一氮气主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氮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一混合管道、通过第二氮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二混合管道、通过第三氮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三混合管道以及通过第四氮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四混合管道,用于与氢气混合成对所述带钢进行冷却的保护气;所述氢气储存罐分别通过第一氢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一混合管道、通过第二氢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二混合管道、通过第三氢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三混合管道以及通过第四氢气分支管道而连接于所述第四混合管道,用于与相对应的管道中的氮气相混合;所述第一混合管道、所述第二混合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却机构的相对两侧外,用于向所述第一冷却机构提供对所述带钢进行冷却的保护气;所述第二混合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三冷却机构的其中一侧,且所述第三混合管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三冷却机构的另外一侧,用于向所述第二冷却机构、所述第三冷却机构分别提供对所述带钢进行冷却的保护气。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氮气主管道上间隔地安装有切断阀、流量计以及手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氮气分支管道、所述第二氮气分支管道、所述第三氮气分支管道、所述第四氮气分支管道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氢气分支管道、所述第二氢气分支管道、所述第三氢气分支管道、所述第四氢气分支管道上均安装有流量计、手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混合管道、所述第二混合管道、所述第三混合管道以及所述第四混合管道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冷却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循环风机、两个第一换热器以及两个第一喷箱;两个所述第一喷箱分别设置于退火炉的内腔的相对两侧处,用于向所述退火炉中的所述带钢进行喷气冷却处理,且每个所述第一喷箱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边部挡板和百叶窗式挡板;两个所述第一循环风机的一端均通过第一连接管道而分别连接于所述退火炉的相对两侧的内腔中,且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而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输气管道而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喷箱,用于向所述第一喷箱提供经过冷却处理的保护气;所述第一混合管道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输送管道,所述第二混合管道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输送管道,均用于向所述第一输送管道提供保护气。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氮气储存罐连接有第二氮气主管道;所述第二氮气主管道通过两根氮气输送管道而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循环风机,且每根所述氮气输送管道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冷却机构包括两个第二循环风机、两个第二换热器以及两个第二喷箱;两个所述第二喷箱分别设置于所述退火炉的内腔的相对两侧处,用于向所述退火炉中的所述带钢进行喷气冷却处理,且每个所述第二喷箱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边部挡板和百叶窗式挡板;两个所述第二循环风机的一端均通过第二连接管道而分别连接于所述退火炉的相对两侧的内腔中,且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输送管道而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二输气管道而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喷箱,用于向所述第二喷箱提供经过冷却处理的保护气;所述第三混合管道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四混合管道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用于向所述第二输送管道提供保护气。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氮气储存罐连接有第二氮气主管道;所述第二氮气主管道通过两根氮气输送管道而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循环风机,且每根所述氮气输送管道上均安装有手动调节阀。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冷却机构包括两个第三换热器和两个第三喷箱;两个所述第三喷箱分别设置于所述退火炉的内腔的相对两侧处,用于向所述退火炉中的所述带钢进行喷气冷却处理,且每个所述第三喷箱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风量的边部挡板和百叶窗式挡板;两个所述第二循环风机的一端均通过第三连接管道而分别连接于退火炉的相对两侧的内腔中;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且另一端均通过第三输气管道而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喷箱,用于向所述第三喷箱提供经过冷却处理的保护气。
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退火炉的下方沿长度方向分别间隔地设置有三组分别对所述第一喷箱、所述第二喷箱以及所述第三喷箱进行移动驱动的驱动结构,每组所述驱动结构均包括支撑架、导轨以及电机;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退火炉的下方处;所述导轨沿与所述带钢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喷箱、所述第二喷箱以及所述第三喷箱的支撑腿分别朝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带钢的方向而可移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导轨上;所述电机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腿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退火炉的内侧壁上间隔地设置有两组稳定辊,每组所述稳定辊均包括两个;其中一组所述稳定辊设置于所述第一喷箱和所述第二喷箱之间,且所述带钢从两个所述稳定辊之间通行;另外一组所述稳定辊设置于所述第二喷箱和所述第三喷箱之间,且所述带钢从两个所述稳定辊之间通行。
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喷箱靠近所述带钢的一侧上连接有多个沿所述带钢的长度方向而交错布置的狭缝式喷嘴,两个所述第二喷箱靠近所述带钢的一侧上连接有多个沿所述带钢的运行方向而交错布置的狭缝式喷嘴,两个所述第三喷箱靠近所述带钢的一侧上连接有多个沿所述带钢的运行方向而交错布置的狭缝式喷嘴。
15、本技术的立式退火炉用快速冷却装置中,其通过横向成型且错缝布置的多个狭缝式喷嘴,其可以在带钢两侧形成稳定的气体流场,可以使带钢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匀冷却;同时,该装置通过对称布置的循环管路,可以有明显效果地地控制第一循环风机、第二循环风机的风压,从而能够灵活快速地调节对带钢进行冷却的冷却速率,以适应于不同的冷却速率的需求;并且,其通过设置多组稳定辊,有利于带钢的稳定运行,能够有效地防止带钢过度波动、剐蹭狭缝式喷嘴,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带钢表面划伤;此外,该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循环风机、第二循环风机的风量、调节循环气体氢气和氮气含量,从而能够达到不同冷却速率的要求,以满足于不同的冷却速率的需求;并且,该装置还能通过调节狭缝式喷嘴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达到不同冷却速率的要求,以满足于不同的冷却速率的需求;再者,该装置还能够通过调节第一喷箱、第二喷箱以及第三喷箱分别与带钢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达到不一样冷却速率的要求,以满足于不同的冷却速率的需求。
1.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数字信号处理 2.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3.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 4.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5.逆向工程技术研究
1.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2.超声波特种加工 3.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 4.超声/激光复合加工 5.复合能量材料表面改性 6.航空航天特种装备研发
1. 先进材料制备 2. 环境及能源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 功能涂层的设计及制备 4. 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